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所谓天人之“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和谐发展或可持续发展。关于“和谐”,于繁华的大都市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们只看到了发展的一面,却没有为后代为自然而谋想过,这种人是自私的,地球有他们是地球的不幸。据调查,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温逐渐上升,这也意味着南北两极的冰山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溶化,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预告着如果人类再对大自然这样干下去,人类必将无所遁形。为什么人类还要这样愚蠢下去呢?三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知道了凡事应当“致中和”,即和谐发展,不应该违背大自然之规律,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墓地,而我们勤劳的现代人就愿意干这种事?但愿我们勤劳的人类别再犯这种傻事了。“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才是发展的至真之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庸》说 :喜 恕 袁 乐之 未发 ,谨 之 中 ,发 而 皆中节 ,谓 之和 中也。音 是 下 之 大 本 也 ,和 也 者 是 下 之 遮 道 也 致 中 和 ,是地 位 焉 ,万 物 育 焉 ”儒 末 烈此 中和 自然观 作 为养生 的理论 基 础 ,被 历代各 派养 生 家广泛 地应 用 ,彤 成 了传境皋 生 学 以和 养生 的 基 奉理论 儒 莩在 养生过 程 中宴 出 中和养 身 ,其 寿枉审 ,制 无命 而 用之 【《苟子 ·无论》)可见其积 极 的人 生态度 。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比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孔子的学生有子就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在以上的“三和”之中,“太和”为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和”是讲人与人的和谐,“保和”是讲人体自身的和谐。后来人们说的和气生财就是只要大家和和睦睦团结一心就能在经济上有所收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