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初作为反映中国儒教起现世的,实用的世界观和维持能动的社会秩序的原理,从三国时代以后开始,被我国中央统治所利用。尤其传入了韩半岛以后,排斥了高丽王朝时代作为精神支柱的佛教,阐明要以儒教为根本,实现王道政治,从而对确保王朝的正当性做出了贡献。儒教在两个国家传播发展,都经历了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封建孝道在中国根深蒂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自古以来严重威胁着中国人特别是弱势儿童的生存权(儒家传统认为包括身体发肤在内的整个人格的主权属于父母,通过国家暴力和群氓暴力维护这种贿赂人心、婆媳循环、轮流坐庄、一盘散沙的反动统治秩序,却从不愿正视并防止父母侵害其法定被代理人的身体发肤等等)、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获得救助权、表达权、参与权、发展权、婚姻自由权、不作伪证权……以至年长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妨害社会进步,只能养儿防老),传统的糟粕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在延续着。长期以来,封建制度的压迫统治,广大人民群众对儒家思想没有一个具体根本的认识,只是从祖辈那里耳濡目染,不能真正取其之精华,去其之糟粕,一些落后的传统儒教思想仍在中国人民中根深蒂固。孔子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儒家孝道思想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才能最终根除封建礼教的社会基础。韩国人民对儒教思想不同的继承和发展,同属儒教国家,在“整容”的认识和道德评价上很大差异。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