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我们就是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的。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云: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不止因为现在我们国富民强了,更是因为我们是文明古国,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有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把先人留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一个字无在乎于一个“礼”字,我们尊重他人以礼相待之,他人必定也会尊重我们还之以礼,这样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而不像有的人说话不到两句就动手动脚,这样谁还会理睬你呢。现在我们虽然不如古时候的人们呢么注重礼的规范,但是一般基本的规范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用到,对他人的问好,进屋前敲门,对长者的礼仪......这些都是深刻于我们的思想我们心中的规范要求,不是必须要做而是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安定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