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忠的内涵 儒家”、“忠”,相对来说,人们对“忠”或许比对“儒家”这一概念要熟悉的多,但熟悉并不等于了解。事实上,一提到儒家之忠,人们首先总是会想到“愚忠”之类,而对忠、对儒家之忠的认识,恐不能基于此。 《论语·八佾》篇中,倒有一段有臣应忠于君的嫌疑的对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按:鲁定公问道:"君主使用臣下,臣下服事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如果君主能按照礼来对待臣下,那么臣下就会尽心去做君所任命的份内之事。")这句中的“事君”二字,自然不能理解成“侍奉君主”或“服侍君主”,据学者查证,儒家经典里应还没有“侍君”一词。所以“臣事君以忠”的解释完全可以解为“臣下尽心去做君所任命的份内之事”。退而言之,即便简单理解为“臣下尽心去服侍君主”也无不可——只要我们莫拉下上一句“君事臣以礼”,不将之一分为二而作断章取义之举。 在对待君臣关系,孔孟都是从相对关系切入的。“亚圣”孟子谈到忠时,和孔子一样,绝没有认为忠是无原则地听从上司、君主之命。相反地,孟子在此基础上还迈出了一大步,痛快淋漓地道出孔子还没说下去的话,《孟子·离娄》篇中,"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按: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臣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具体来说,爱岗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把自己该干的事干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发扬传统美德的“主敬”精神,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竭力,恪尽职守,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工作人员,对得起社会提供给自己的这份职业。诚实守信就是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来对待自己的职业,重承诺,守信誉,童叟无欺,不搞假冒伪劣,不靠坑蒙拐骗过日子。在这方面,传统的“忠诚”和“忠信”美德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办事公道就是当代的忠恕之道,它要求我们无有偏私,以公平、公正、公开、公道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与自己有工作往来的人。要求我们一事当前不要只为自己打算,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忠恕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具有超越阶级、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价值和意义,既是传统美德,又是时代风尚,尤为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共同强调。弘扬忠恕之道,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理解,改善人际关系,营造淳朴、轻松、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服务群众是我们职业活动的目的,既是职业道德,也是当前道德建设的核心。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是统一的,要做到这两点,传统美德中忠诚、忠信、忠敬、忠恕、忠直的道德原则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一个人只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才能真诚地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才能言而有信,行之必笃,做到推己及人、无私奉献,道德境界才会不断提高,而业务工作也定会不断长进。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剔除传统忠德中的封建因素,克服不分青红皂白的愚忠和只忠于一家一人的私忠,就不难挖掘出其中的合理内核和精华。只要我们对忠诚、忠信、忠敬、忠恕、忠直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解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忠就完全可以成为现代职业道德中一个基本原则。因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建立以忠为基础的现代职业道德观。 忠对于传统美德都应古为今用,并进行现代注解。于忠而言,亦复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