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经受磨练 要想成才就得先成人,要想成人就得经受磨练。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顺境,就会有逆境;有痛苦,就会有幸福。逆顺相成。苦乐互动。快乐和痛苦,同时存在,无彼无此。在逆境中闯出一片顺境;在痛苦的咀嚼中,体会到快乐的味道。 古代有个叫韩信的大将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然而年少时,家道贫寒,一度饿得晕倒河边,幸好被一位正在洗衣的老婆婆发现,老婆婆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吃,才使他免于饿死。村里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他便当众钻了人家的裤裆......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心,曾益其所不能。忍得屈辱,才能成就大事。道理非常简单,可在现实当中,越是简单的道理实行起来越是复杂。能够忍受“胯下之辱”,远非易事。 广钦和尚出家,认为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后来回到庙里,还是不住寮房,他守大殿。过了一段时间,监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昨晚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广钦和尚,于是对他另眼相看。广钦和尚若无其事并,别人骂他,也不解释。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向大家宣布,功德箱没有被盗。这在我们看来是莫大的侮辱,广钦和尚却很平淡地接受了这个“考试”。佛经里面的“忍辱”,意涵非常丰富。挫折打击固然要忍,成功欢乐也得会忍。逆来顺受的“受”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认可,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转化境遇,让自己从中获得学习成长的机会。 《说苑"众谈篇》中说,能够忍受耻辱的人安全,能够忍受耻辱的人可以生存。同时,许多人在成功的时候忘却了忍辱之心,最终同样落得可悲下场。因此,我们不学勾践,为了报复不忘耻辱,而是要学韩信牢记住“胯下之辱”,忍得天下难容之事,感谢这种刻骨铭心的“激励”,目的是为自己更好地负重前行…… 的确,无论是谁,都曾经埋怨过自己的命运不济,感叹过顺境的环境难以得到。正如明,.徐学模《归有园塵谈》中的一句:当得意时,须寻找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找一条出路,然后可生于忧患。徐学模是想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得意之时,要寻找一条退路,然后才不会再安乐中衰败死之;当一个人失意之时,要寻找一条出路,然后才可以再忧患中获得新生。 “ 人在需世上磨,方立得住” 只有忍辱,才能负重。那些曾经讥笑、嘲讽、辱骂,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其实充当了我们奋发的动力。正是那些刻画在心里的伤痕,用疼痛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松懈,不能气馁,不能放弃,让我们憋着一股劲,为着目标不懈努力。 不管怎样,人生顺境难得,只要能够保持平衡和豁达,那么也就不会感到不幸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