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尊敬父母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中华孝道有以下八条行为准则: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文,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力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的现象突出等。这些问题不需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孝的第一是赡养父母,也是作为孝最基本的。《孟子离娄上》说道: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四肢懒惰,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喜欢下棋喝酒,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图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耳目的欲望,父母因此受耻辱,这是第四种;逞勇敢好斗殴,使父母遭受危害,这是第五种。 孝的第二是赡养父母。《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写道: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就成为难事了;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又更难了;让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后要做好就更难了。父母已经去世,自己慎重行事,不给父母留下不好的名声,这就是能够善始善终了。《吕氏春秋》卷九中也写到: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父母,由一个整体而分开,同一血脉而气息不同。就像草木有花朵有果实,就像树木有根,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而实际上是相通的。隐约之中意气相互连结,患病时相互救治忧虑时相互感应,活者时一起高兴,死亡时相互哀悼,这就是骨肉之亲。三是要继承父志,《论语学而》中写到:当他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他父亲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他父亲所走的正道,这就可以叫孝了。孝也是自尊自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那你还会爱别人吗?《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中说道:君子一举一动都不敢忘记父母,一言一语也不敢忘记父母。举手投足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大道而不走小路,乘船而不游泳,不敢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冒险;说话时也不敢忘记父母父母,所以伤人的恶语便不会说出来,愤怒、怨恨的话也不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这之后才有可能做到不侮辱自己的身体,不让亲人担忧,如此才可称之为孝。并且还要遵循正道,不做恶人,不干恶事而让父母亲人为之担忧,要勇于替亲人排忧解难,使亲人生活得安乐。 孝是中华名族最传统的观念,我们一定不可以把它弄丢,要积极的孝顺父母,尊敬亲人,使我们的名族精神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