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部: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6

姓名:陆秋吟

时间:2012530

电话:13888743394

尊敬父母

典故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小时候家里很穷,他虽然生性好勇斗狠,但对父母极具孝心。当地米贵,想买点粮食着实不易,父亲时常为家中无粮发愁,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粮食便宜一些,便步行去那里买粮,然后用肩膀扛回来,根本不在乎耗费时间。父母一天天老了,可他一直没有稳定职业,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就委屈自己凑合着找点事情做。他是这么说的:“父母健在,不敢只想着自己的高远志向。”

双亲故去后,他来到楚国。楚王很欣赏他,请他担任重要官职。他出去办事,跟从的车子上百辆,座位铺着厚厚的垫子;吃饭也很不一般,食物丰盛而精致,可以称得上列鼎而食了。他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说:“现在我富贵了,可是我的父母在哪里呢?尽管我还希望像当年那样从百里之外扛着米袋赶回家中孝敬双亲,但已经不可能了。”边说边哭,旁边的人没有不感动的。

简议关于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孟子讲了这样一件事。曾子侍奉父亲曾皙吃饭,每餐都有酒肉,饭后曾子一定要请示剩下的给谁。曾子的儿子就不同了,他侍奉曾子吃饭,虽然也一样有酒有肉,但饭后不问吃剩下的给谁。一句话无足轻重,但体现的意义大不相同,曾子的请示包含的是敬重,一切听从父亲吩咐,而曾子的儿子对父亲的话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根本不问,这就是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孟子离娄上》)

所谓尊敬父母,指的是恪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礼,也就是俗话说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执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增加麻烦。子路就是这样做的,尽管他的父母属于社会底层,很穷,而他自己怀抱着远大志向,资质也不错,但他仍然非常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为人父母的地位,按照他们的意愿找事做,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在自己发达后,也时常想念父母的恩德,为不能孝敬他们而深深遗憾。

古人认为,尊重父母比赡养父母更难做到。《吕氏春秋》说: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就难做到了;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安宁就难做到了;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就难做到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就有上书救父的故事:汉代时,山东有个小姑娘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医道很好,因被豪商诬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缇萦主动随父亲进京,上书朝廷,并自愿献身为奴,抵赎父亲的刑罚。汉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动,终于下令赦免其父,并废除了肉刑的法令。德高望重的陈毅元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总理、外交部长,他回乡探母时,亲自给母亲洗脚,洗母亲因大小便失禁而弄脏的内衣内裤。

生自己的是父母,养自己的是父母,对自己付出最大的还是父母。不讲孝道,不敬父母,又怎为人!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成为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好孩子。生活自理,学习自己负责,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对父母有礼貌,上学、放学,都同父母打招呼,以免他们挂念。父母下班回家,能迎上前去,主动帮忙接东西。能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不任性、不顶嘴,有事征求父母的意见,遇事与父母商量,做错了事主动认错,取得谅解。父母暴怒,先躲避后再解释。体贴父母,能主动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擦桌、拖地、盛饭、收拾碗筷等等,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欢心。父母生病时,能细心照顾,端水送药。吃东西时,能先想着父母。能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买东西事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不乱花零钱,少吃零食等等。

    同学们在人生漫长的生涯里,是谁将你养大?是谁送你上征役?是父母啊!如果你在各方面都能做到孝敬父母那也是一种成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