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尊敬父母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中华孝道有自己的准则。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 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四肢懒惰,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喜欢下棋喝酒,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图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耳目的欲望,父母因此受耻辱,这是第四种。逞勇敢好斗殴,使父母遭受危害,这是第五种。 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做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吗?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的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悲哀。祭祀父母时要表现得庄重。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必定有温和气象,又温和的气象,必定有喜悦的脸色,有喜悦的脸色,必定有柔顺的容颜。 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道是发自内心的地孝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是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就变得难了。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又更难了。让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时要做好就更难了。 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的父母。由一个整体而分开。同一血脉而气息不同。就像草木有花朵和果实,就像树木有根。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而实际上是想通的。隐约之中意气相互连接。忠病时五相救治,忧虑时互相感应。活着时一起高兴,死亡时相互哀悼。这就是骨肉之亲。君子一举一动不敢忘记父母,一言一语也不敢忘记父母。举手投足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大道而不走小路。乘船而不游泳,不敢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冒险,说话时也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伤人的恶语便不会说出来。愤怒,怨恨的话也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这之后可能做到不侮辱自己的身体,不让亲人担忧,如此才可称之为孝。 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最重要的品行。天地之间,人是最宝贵的。人的德行,最大的就是孝。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小德行。顺从长辈。爱护晚辈和幼小是中等德行。遵从道义而无法顺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从">从ersonName>君子,遵守道义而无法顺从父母,是最大的德行。 不辱没自身,不让亲人为自己感到羞耻,可以叫作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