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仁的来源 “仁”孔子对于其的解释是“仁者爱人”韩愈将其解释为“博爱”,“仁”即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对于我们而言,仁是爱,是中华名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中华义理里对于仁的解说我受益匪浅,小学时学习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开始是善的,也就是仁,但随着成长的脚步慢慢迈开,便有了许多恻隐萌芽,如: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处。译:仁就像是根,恻隐就像是萌芽。敬爱自己的亲人、爱护人民、爱惜万物,就像是从仁的根推广到枝叶处。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作用,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为基础。 仁的对象:1.自尊自爱2.爱亲人3.爱人民4.爱自然仁必定要自爱,然后才能去爱他人;人必要自尊然后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自爱,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是礼仪的至高境界;以亲爱的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的心对待人民。 仁的价值如孔子说的:“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有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有仁德而没有智慧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智慧而没有仁德,那就是知道怎样去做而不去做。仁德于心生,仁对于人非常重要,对他人仁,对自己仁,对所有物仁,培养德。 孔子说:“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用仁德去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用仁德去守住它。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治理百姓,百姓也不会敬服。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用仁德去守住它,又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仪,也不是完善的。”可见仁德有多重要,以仁德之心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