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复制链接]

1#

我觉得还是夫子说得好,“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亦大矣,我们青少年如朝阳之初起,对于日落之迟暮---死,距离实在太远,又怎能谈出些什么呢,只要懂得如何去生就好了。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之常情,而一个人对生死的超越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蔑视,因为他觉得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觉得死亡不过是形灭气散罢了,看懂了死的本质,故而能从容赴死。然而所谓的明白生死,也不过是一种相对的明白而已,只不过是你相信如此罢了。假如我要问你,人死了会怎样,倘若你不是个死人,那么就无法回答,因为你未曾死过,我们只能去猜测,相信一些东西,当我们充分相信时,也就成为根深蒂固的认为某件事它的确如此。庄子超脱,是因为他认为死不过是气之聚散,复与万物为一;文天祥从容赴死,是因为它认为死只不过是实现其道德理想的必由之路而已。几千年来,虽则一代代的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慷慨赴死,视死如归家,但这仍旧只是在大的文化环境耳濡目染的作用,并未找到极为稳固的道德根基,仍旧停留在信其如此的层面上,故而古往今来有许多并不高明的死国者。我们要要真正相信某件事最好的方法是证明其确实如此,但绝对的东西总是不好找,我们必须建立信仰,将这信仰建立在相对来说极为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信仰必须于人有益,于全世界之人有益,而这就是善,真正的善绝不会于人有害,善高于真,体现为美,让每个人在为善时都能得到“崇高”的精神享受,在善指引下,即使为善而死也将在超验的世界里获得幸福。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对死亡的恐惧是必然的,我们只能通过相信一些东西才能化解这死的可怖,或者伴随科技的发展有一天人能起死回生,解开死的奥秘,人只有对于一些东西无知时,才会恐惧,明白了它的真正奥秘,那么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当然,我们也可这样想,生而必死,恐惧也是死,从容也是死,我们也许可以更淡定些。死未必不是又一个开始,有一些好的希望也是好的选择。不过正常情况下,死也不会太久,一瞬间而已,人只要想安慰自己,借口毕竟还是好找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5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觉得还是夫子说得好,“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亦大矣,我们青少年如朝阳之初起,对于日落之迟暮---死,距离实在太远,又怎能谈出些什么呢,只要懂得如何去生就好了。然而,人皆必死(至少现在如此),我们青年对死或许不必时刻警惕,但也必须有自己的看法,或许浅薄,但却必须思考,死与生同等重要,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之常情,而一个人对生死的超越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蔑视,因为他觉得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觉得死亡不过是形灭气散罢了,看懂了死的本质,故而能从容赴死。然而所谓的明白生死,也不过是一种相对的明白而已,只不过是你相信如此罢了。假如我要问你,人死了会怎样,倘若你不是个死人,那么就无法回答,因为你未曾死过,我们只能去猜测,相信一些东西,当我们充分相信时,也就成为根深蒂固的认为某件事它的确如此。庄子超脱,是因为他认为死不过是气之聚散,复与万物为一;文天祥从容赴死,是因为它认为死只不过是实现其道德理想的必由之路而已。几千年来,虽则一代代的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慷慨赴死,视死如归家,但这仍旧只是在大的文化环境耳濡目染的作用,并未找到极为稳固的道德根基,仍旧停留在信其如此的层面上,故而古往今来有许多并不高明的死国者。我们要要真正相信某件事最好的方法是证明其确实如此,但绝对的东西总是不好找,我们必须建立信仰,将这信仰建立在相对来说极为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信仰必须于人有益,于全世界之人有益,而这就是善,真正的善绝不会于人有害,善高于真,体现为美,让每个人在为善时都能得到“崇高”的精神享受,在善指引下,即使为善而死也将在超验的世界里获得幸福。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对死亡的恐惧是必然的,我们只能通过相信一些东西才能化解这死的可怖,或者伴随科技的发展有一天人能起死回生,解开死的奥秘,人只有对于一些东西无知时,才会恐惧,明白了它的真正奥秘,那么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当然,我们也可这样想,生而必死,恐惧也是死,从容也是死,我们也许可以更淡定些。死未必不是又一个开始,有一些好的希望也是好的选择。不过正常情况下,死也不会太久,一瞬间而已,人只要想安慰自己,借口毕竟还是好找的。
TOP
3#

我觉得还是夫子说得好,“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亦大矣,我们青少年如朝阳之初起,对于日落之迟暮---死,距离实在太远,又怎能谈出些什么呢,只要懂得如何去生就好了。然而,人皆必死(至少现在如此),我们青年对死或许不必时刻警惕,但也必须有自己的看法,或许浅薄,但却必须思考,死与生同等重要,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之常情,而一个人对生死的超越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蔑视,因为他觉得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觉得死亡不过是形灭气散罢了,看懂了死的本质,故而能从容赴死。然而所谓的明白生死,也不过是一种相对的明白而已,只不过是你相信如此罢了。假如我要问你,人死了会怎样,倘若你不是个死人,那么就无法回答,因为你未曾死过,我们只能去猜测,相信一些东西,当我们充分相信时,也就成为根深蒂固的认为某件事它的确如此。庄子超脱,是因为他认为死不过是气之聚散,复与万物为一;文天祥从容赴死,是因为它认为死只不过是实现其道德理想的必由之路而已。几千年来,虽则一代代的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慷慨赴死,视死如归家,但这仍旧只是在大的文化环境耳濡目染的作用,并未找到极为稳固的道德根基,仍旧停留在信其如此的层面上,故而古往今来有许多并不高明的死国者。我们要要真正相信某件事最好的方法是证明其确实如此,但绝对的东西总是不好找,我们必须建立信仰,将这信仰建立在相对来说极为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信仰必须于人有益,于全世界之人有益,而这就是善,真正的善绝不会于人有害,善高于真,体现为美,让每个人在为善时都能得到“崇高”的精神享受,在善指引下,即使为善而死也将在超验的世界里获得幸福。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对死亡的恐惧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只能通过相信一些东西才能化解这死的可怖,或者伴随科技的发展有一天人能起死回生,解开死的奥秘,人只有对于一些东西无知时,才会恐惧,明白了它的真正奥秘,那么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当然,我们也可这样想,生而必死,恐惧也是死,从容也是死,我们也许可以更淡定些。死未必不是又一个开始,有一些好的希望也是好的选择。不过正常情况下,死也不会太久,一瞬间而已,人只要想安慰自己,借口毕竟还是好找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