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的另一典范是“圣人”。“君子”与“圣人”的区别在于学知与生知以及仁德圆熟有高低层次。君子立志成仁,需不断地加内向修己工夫,如“克己复礼”、 “博文约礼”、“修己以敬”、“三省吾身”、“学而时习”等等,渐渐成就完善人格。而圣人是生而知之,仁德普照,无一毫私翳。但是,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自己并不自居“圣与仁”,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孔子谦说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不敢称“圣与仁”,而是在好古敏求、多闻多见、发愤忘食中下学上达。然而孔子德性纯厚,易登圣域,达到了德圣仁熟的颠峰,从而被后世尊为完善人格的理想典范——圣人。除孔子外,圣人还有尧、舜、禹、文王、周公等,他们是儒家完善人格的理想典范,是志学之标的。学者,学圣人也,志者,立志为圣人也。人人皆可成圣,“满街都是尧舜”,因为人人本在“仁”中,通过内向修身,克己复礼,皆可打通成仁之路、成为圣人,圣人才是完全的人,本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