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这是对民对于仁的需要的理解,甚至大于火和水所代表的物质需求,人与人之间为利而死之事常见,而人与人之间存在仁就会和谐。这理论反映在当今社会里比比皆是。比如各种犯罪的动因:抢劫为财,强奸为色,杀人为愤...各种私欲支配着人的行为走向道德的极端进而违背仁,触犯法律,得到惩罚。而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谦逊有礼就会减少摩擦和矛盾,仁爱之行是每个人希望被对待的,相反每个品行仁爱之人亦是曾被以仁对待的人。所以,我们每个人若都行仁施爱,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融洽,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是随时辨析解析智慧的人与仁爱之人的不同,实则讨论了仁对人的重要性。智慧明达的人是处于流动状态下的,他能敏锐的洞察事理变化,能因势而动,故而常乐。这种乐是因看清世间万物,无所忧。而仁爱之人是出于稳静状态的,他不因外物而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也是这样,是一种博爱之心。无所求故而长寿。睿智之人通常是心态乐观之人,行仁爱之礼也会让人修身养性。

TOP
3#


这一则寓意尤为精辟,仁者无敌。从人的本性来说人与人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征服欲,这无关性别。有征服必将存在争斗,矛盾。各种手段如:兵法,法律,潜规则等等都是在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征服欲相继出现更新。而这些手段真正能满足人们的欲望的同时由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么?真正能够让被征服的人们心服口服的接受么?不,人与人之间唯有爱能融化隔膜,也唯有有行动的仁义之行才是解决当前人情冷漠问题的根本。《论语》中所涉及的仁不仅仅是当时统治者统治人心的工具换在当下也是调解人际关系一剂良药。简而言之:以德服人!才是制胜的关键。这里的制胜不是对他人的强制控制,而是拥有心有天下的浩然之气的心态。

TOP
4#

“仁”,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价值。从个体来讲,中国正处在惟利是图的历史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冷酷,“人人为我,我也为我”,道德沦丧之叹随处可闻。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忠、信、孝等观念具有很深的文化认同基础,是强有力的道德感召力量,可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仁,也有其功用。比如对客户体贴周到,讲信用,这就是仁。是眼光长远的做法。对于国家而言,仁是一种软力量。在国际社会上能够承担责任,言出必行,将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下深厚的政治底蕴。古人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