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不是限定好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它永远没有终点,亦无终极标准。正因为“仁”的动态内涵具有无限发展性,所以孔子既不以仁者自居,亦很少称人为仁者。即使是他最出色的学生颜渊,也只能做到“其心三月不达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