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从实际上看,“仁”的概念并非儒家所独有。儒、道、佛三家都曾 使用“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道德经》中,有这样的内容:“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等内容。庄子也说,“大仁不仁”;“夫至仁尚也.孝固不足以言之”等。就连主张出世的佛教也将“仁”融入了自己的体系。仁不仅成了佛(仁王)的敬称,而且也用 于礼赞佛教信徒(仁者),用于命名佛教经典、寺庙、宝塔。

尽管各家各派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使用‘仁”这一概念,但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要找到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我们还必须到儒家传统的字宙观、哲学观、伦理观中去寻找。“仁是”儒家传统的象征,“仁”的儒家起源可以追溯到《尚书》,之后是《诗经》,到了人们诠释‘春秋》的时候,“仁”发展成为了使用普遍的概念,当时“仁”的含义是指某种特殊的道德品质和若干美德,比如说爱人,助人以及对父母行孝的美德。之后孔子赋予了“仁”重要意义并把“仁”确立为儒家传统基石。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经典中有关“仁”的用法,不仅从自我层面解释了“仁”,而且把“仁”提升为最高的理想,“仁”成了一个既能表现人类优良美德,又能表现超越原则的包含性概念。

我觉得孔子这种由个人推论到人类而建立起来的人类道德修养学,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应该更加完美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习体会

经过了一学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的课程及最近在中华义理论坛上的学习。关于中华的五千年文化有了很多的感触,虽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内在短期内领悟的,但是我依然认为中华文化是前人留下的思想瑰宝,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学习感悟,作为我们生活的指导。记得熊培云说“当农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万富翁会被灭门,而我握不住手里的笔……这样的时代,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只有谁比谁更不幸”。人们时常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无穷,给了这个世界无以数计的神奇景观。事实上,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是如此传奇,它的创造力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试想,在平常寂静的午后,当你翻开书页,怎会在某篇小说中读到“躲猫猫”、“被自杀”、“牵尸谈价”、“临时性强奸”、“恨爹不成刚”等诡异的章节,狰狞的诗意呢?

但是,在这个社会,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我们又无法说谁更幸运,谁更不幸。因为我们最需要面对的,也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从孙志刚案到“躲猫猫”,从“短信狱”到“跨省追捕”,从“临时性强奸”到“我爸是李刚”,从农民看不起病到“乱世用盛典”、大项目烧钱,没有谁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有人说:转型期的中国问题很多。

首先,是信仰问题,近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信仰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充斥着自相矛盾的理论。广大的中国人民随波逐流,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没有了信仰,也就没有了底线,对于层出不穷的怪事趋于习惯的状态。其次,是公平问题,部分权贵也权势疯狂攫取财富,造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对于平等,我比较倾向于一种“天赋自由,人赋平等”的说法,简单说,就是在人生而不平等的情况下,自由先于平等实现,给人以可以通过自由来争取平等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建设开放性社会的原因,即使人的起点不同,但只要他足够自由,就可以努力争取平等,这也是一个社会保持其创造力的基础。在不断追求平等时完成文明的发展。再者就是诚信问题,且不谈多远,就看看眼下越演越烈的中国食品危机,从最开始的食品问题,到食品安全,再到现在的食品危机,层出不穷的食品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社会上弥漫的欺骗气息,整个社会充满了不信任感,安全感空前缺失。

但是因为看了一些文章或者现实而有痛感的人,也不要把疼痛当绝望,凡事还是看积极的一面,同时也给自己的视界多一点时间感:一百年前中国还有凌迟,五十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四十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三十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二十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十五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十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五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社会终究是在进步。退一步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总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即你选择。我们应该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中国就像一艘夜航船,过去是在黑暗的海洋上航行,周围是黑的,船上也是黑的。而现在呢,船上开始有了照明,船舱里还有人开party、上网、恋爱、大声歌唱,普通人的日子似乎过得亮堂舒展了,但周围还是一片黑暗的海洋。
    至此时,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社会虽已灯火通明,中国向何处去?而正在崛起的社会,能否把握这艘中国航船的方向?

对于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都应当从个人做起,温故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了解中华的过去,从儒家、到家、佛家等思想精华中吸取养分,不断提升自我,在中国转型期内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