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优异于万物,超越于群生,成为宇宙中的最伟犬瑞崇高者。天地之间最为珍贵的是人的生命二人是万物之灵,天地之心,居于天地之间的崇高地位,所以人的生命也就最为重要。既然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天地之间最为宝贵的,因此,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就成为儒家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我们从先秦儒家的其他有关记载可以了解到其对生命的基本态度。《论语二乡党》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着火了,最先遭灾的肯定是马。然而,孔子先问的是人受伤了没有,却根本不问及马。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一般的财产损失当然是远远不及人生命的价值。然而,这则事例并非就事论事,它表明了孔子珍视生命的态度。
当如果我们仅仅认为博大的儒家对于生命的爱护只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无恙层面上的话,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包括着人的生命的各方面的爱护,除去最基本的身体健康,恐怕就该说到人权了,而人权中自由与平等了,在人生而不平等的世界里,强调自由优先与平等,使我们坚持开放社会的重要原因。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每个人的起点可能不一样,但是只要认识自由的,他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获取更多的权利而走向平等,从另一方面说,自由先于平等,也是一个社会保持其创造力的基础所在,正是不断地创造使人类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完成文明的上升发扬。
在此基础上,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儒家为何强调人与人的爱--------谁能想象在一个“人对人是狼”的社会里人们会有“同类相怜”的伟大情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