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重要的 儒家仁学思想对当今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启示意义。孔子指出这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人性本质。在《论语》就有这样的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典型体现了关心人,爱护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仁爱精神。故郭沫若把孔子的仁学称为“人的发现”。它告诉我们要把人当作与己一样的类来看待,即以人为人,当然也只有具有这种仁爱精神的人他自己才是人。 后之孟子不仅也主张仁即爱人,还扩大了仁的对象和范围,从爱人扩大到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种由近及远由人及物的仁爱学说,既有等差原则,又有极大的普遍性。这对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资源和启示意义在于这种仁爱精神可以化解人际间的各种矛盾,也可以消除庸俗的人际关系和走味的人际关系,充满仁爱就能待人以仁,待人以心,尊重他人,给人以尊严,如此就会珍爱生命,乐群贵和。
总之,怀有仁爱之心,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交往原则,能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