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为孝”的问题上历来有很多的争论。“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品德的起始与根本。一个连孝顺父母都不能做到的人,你也就不能奢望他会存有其他道德。他的品德与操守是值得怀疑的。
最近研究《周易》,其第十七卦“蛊”卦的爻辞中,就是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在父系社会,父亲是一家之主,是权力之核心。儿子继承父亲志向是天经地义的。在当时看来,继承父亲的遗志并将其发扬光大,才是真正的孝。儿子不继承父业,即使能够侍奉王侯,升官发财,在道义上也是要受到谴的。”可以说与楼主所列的几位先哲观点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周易》“蛊”卦对于继承父志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它认为父辈把大业传下来,同时也会把一些沉积的弊病留下来。儿子应当各处弊病,使父亲的基业能够万世长留。如果因弊病而导致大业中途尽毁,反而更是对于亡父遗志的违背。“干父之蛊”不是“三年无改”的愚孝,而是更为积极地实现父亲的遗志,完成祖宗的期望。
继承父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是一种孝顺。正所谓“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父母把子女抚养长大,将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将自己期盼的生活目标与志向灌输到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期许是一种爱的表现,也是一种爱的负担。在强调主体性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发展。“继承父志即为孝”的论断也受到了冲击。
其实,我们可以将古训作出一番新的理解与发散。继承父志,不一定就只是表面上的对于工作发展方向、人身规划的“复制”;不一定就只是对于父母之命的言听计从。蛊卦爻辞所讲:“干父之蛊”。不仅是继承父亲的事业并胜任之,还要匡正父亲的过失;不仅是以“顺”为“孝”,还要重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将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愿望进行结合,达到和谐的状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9:55: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