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复制链接]

1#

“忠”是人类的社会规范,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尽忠,且孔子把忠作为教育门徒的一项课程,而在今天,忠同样普及所有的人,所谓“与人忠”“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说的就是忠,“若无忠信,焉有物乎?”,要尽忠,并不是用三言两语可以概述的,历史上的一些名人的“忠”可以解释和理解“忠”。“周公忠贞感成王,爱国诗人屈原,一代良臣魏征,精忠报国的岳飞,林则徐虎门销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邓世昌以身殉国”这些都是大大的尽忠,但是要学“忠”就必须从忠己做起,就是“尽己”,忠是要一心一意,一心二中则为“患”,“丘闻之忠有九,知忠必知中,知中必知怒,知怒必知外,知外必知德,知德必知政,知政必知官,知官必知事,知事必知患,知患必知备。若动而不备,患而弗知,死亡而弗知,安与知忠信?”这久大概是怎么教育人们怎样辨“忠”。所以“忠心”在现在应该是先终于自己,然后再是社会,再到国家,若果一个人自己都没有办法终于自己。那他就没有什么“忠”可言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2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