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能褒扬刘备仁爱的故事就是“携民渡江”。在史书中也多有记载。笔者分析,其一,刘备的确很注重民心,尤其是“隆中会议”后,占“人和”已成“基本国策”;其二,曹军那时离他也很远,他根本没想到“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可见当时曹军的确不在刘备附近。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仁几乎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至今仍称有德者为“仁人”,骂无德者为“不仁”。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
世间万物万事中,人是最宝贵的,人是社会的惟一主体,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是最应当受重视、关心、尊重、爱护的,是高于一切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我理解为:对人的价值、人格尊严的尊重,一方面千方百计改善和提高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构建高尚的人类价值体系以引导人如何做人。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封建观念就是只重权力不重人:到了资本主义那里则是只重金钱不重人.使人异化为物的附庸。在物质生产还不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条件下.在人类还不能平等相待的历史条件下.重权不重人、重钱不重人的恶习总会或此或彼露出头来。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为追逐金钱而人性弱化,甚至丧失人性的恶劣风气还在蔓延.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和培育人文精神。现代人文精神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基本元素,甚至是核心,是现代文明精神的基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9:49: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