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是人类行为的最高标准,是中华义理的又一大经典。义之行,不仅要求的是自己也要求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穷困潦倒,无论你是国家领导,还是平民百姓,都不能排除在“行义”的范围之外。“义”,就像是空气中的氧气一样,是人类生存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这是“人显为义”中的一句经典,其阐述了义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有实际的行动,而行动的可贵之处,在于能遵循社会规范。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也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相信“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义为行则,天下之事,并没有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但是重要的是依义而行。我认为如果不按义的原则所行的事,一般都会成为不该做的事。正如考试作弊时,如果想的是,不做吧,我过不了,还要补考,似乎对自己不利;如果想的是,这次做不出来,那下次好好复习,好好考试,应该对自己负责,坚决不作弊。后者便是依义而行了。义乃我们人生的一条正道,我们应该坚持,不放弃此正路,做一个正义之士。
我们应该真正的把握义的价值所在,谋取公共利益,谋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舍鱼而取熊掌;当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时候,舍生而起义。当然这种“舍生取义”并不是轻视生命,而是对生命的敬重,人生的真谛之所在。因为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气魄。
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应该秉持正义的精神,见利思义,先义而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