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处、维护统一、爱好和平、兼容并包、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等,义理经典中所阐述的关于“和”的道理很多,“和”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孔子弟子有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崇尚的“和”是指“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思想之源,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语出《国语•郑语》)的思想,大致意思是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强制同一(同)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不能够连续不断的永远长有了。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总导演张艺谋曾用活字印刷的表现方式向全世界展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中国字——“和”字。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和”的词语,诸如:百年好合、鸾凤和鸣、琴瑟合鸣、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温馨祥和、内和外顺、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心平气和、和和美美、和颜悦色,和风细雨、欢乐祥和、情投意合等等,可见中国人内心是非常重视这个“和”字的。
和谐,已经成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生活、文章,条例,它们内在必须是和谐的,和其它事物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如果不和谐就不可能存在,一点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的变化,所以是不可阻挡,因为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有和谐的本质。所以,一个谎言,为了掩盖它,必须编造另一个更大的谎言。一个扭曲,会造成另一个更大的扭曲。斗争,只是现象,和谐才是它的本质。为什么要解方程?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和谐才能解决问题,和谐就是条件。斗争只是手段。为了解决问题,不得不,迫不得已,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为了达到和谐,双方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更高的和谐,斗争更微妙复杂。就象两个球队。这就象比赛,两个球队。有人看球赛,就是看输嬴。有人则不然,他们欣赏的是和谐。比赛,激烈的拼抢,有时还大打出手,他们不和谐吗?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合谐的。他们表面上势不两立,其实,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那就是达到观众的满意。自己技艺纯熟,更希望对方有好的表现。合谐包含着斗争,与此同时也有妥协。合谐包含着严格,也有宽容,和谐包含着一分为二,也包含着合二为一。有阴有阳,方方面面都能存在,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物质的本质,物质不灭定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出《论语•子路》,大致意思是:君子与人相处,不盲目附和,且善于用自己的意见去完善别人观点的不足之处;小人与人相处喜欢盲从附和,却不肯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