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和: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和谐共处、维护统一、爱好和平、兼容并包、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等,义理经典中所阐述的关于“和”的道理很多,“和”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孔子弟子有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崇尚的是指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思想之源,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语出《国语郑语》)的思想,大致意思是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强制同一(同)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不能够连续不断的永远长有了。
     2008
8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总导演张艺谋曾用活字印刷的表现方式向全世界展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中国字——“字。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的词语,诸如:百年好合、鸾凤和鸣、琴瑟合鸣、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温馨祥和、内和外顺、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心平气和、和和美美、和颜悦色,和风细雨、欢乐祥和、情投意合等等,可见中国人内心是非常重视这个字的。

和谐,已经成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生活、文章,条例,它们内在必须是和谐的,和其它事物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如果不和谐就不可能存在,一点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的变化,所以是不可阻挡,因为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有和谐的本质。所以,一个谎言,为了掩盖它,必须编造另一个更大的谎言。一个扭曲,会造成另一个更大的扭曲。斗争,只是现象,和谐才是它的本质。为什么要解方程?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和谐才能解决问题,和谐就是条件。斗争只是手段。为了解决问题,不得不,迫不得已,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为了达到和谐,双方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更高的和谐,斗争更微妙复杂。就象两个球队。这就象比赛,两个球队。有人看球赛,就是看输嬴。有人则不然,他们欣赏的是和谐。比赛,激烈的拼抢,有时还大打出手,他们不和谐吗?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合谐的。他们表面上势不两立,其实,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那就是达到观众的满意。自己技艺纯熟,更希望对方有好的表现。合谐包含着斗争,与此同时也有妥协。合谐包含着严格,也有宽容,和谐包含着一分为二,也包含着合二为一。有阴有阳,方方面面都能存在,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物质的本质,物质不灭定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出《论语子路》,大致意思是:君子与人相处,不盲目附和,且善于用自己的意见去完善别人观点的不足之处;小人与人相处喜欢盲从附和,却不肯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与意见。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4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在说和为贵的时候,我们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不是“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晏婴举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同的态度。这就是和而不同。

后来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所以,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和而不同也是渗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先秦百家争鸣,各家互相争鸣,互相吸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思想。

“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是“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求同,就是寻找共同点,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力量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和合作的基础。存异,就是保留不同意见、不同主张、不同利益,不求同一、不求齐一;这是不同力量达到和谐的条件。求同存异的目的,是要在不同力量之间达到某种和谐共处的局面,组成一定的联合体。求同存异既建立起不同力量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保证了不同方面的不同利益、不同要求,从而也就保证了各方面合理的关系,达到了和谐。所以,求同存异正是体现了和而不同,是和而不同的运用和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