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毅”,我不禁想起中国这悠久的历史。我国有过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时期,长期受那种封建思想的熏染,人们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奴性,或者说是自卑,直至今天,随波逐流、无条件卑躬屈膝的现象还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历史长河为我们淘出的许许多多的“毅”的典范。
《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告子下》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人在那个时期尚且知道要“弘毅”,作为现时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或者借口摒弃它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年甘为吴王夫差做奴仆,是毅力;邱少云为掩护部队,被火烧仍然一动不动,是毅力;四川地震许多救护人员超负荷救护伤者,甚至都失去意识都在奔走,是毅力,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也许不为所知,但他们的这种坚强不屈,自强不息,舍生取义的毅力精神是永远被人们所铭记的。想起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写的是我国著名数学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家陈景润">家陈景润ersonName>先生,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景润">陈景润ersonName>先生无论条件多艰难,都致力于数学的研究,而他自己浑然不觉艰苦,硬是有人工计算证明了几个世纪来无人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那些用计算机的研究者更是自叹不如。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景润">陈景润先生的一生都坚持在数学研究上,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啊!有时会听到周围有人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是啊,还有长征的先烈们,他们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毅力完成了长征,想想这些人,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抱怨生活的不易呢,只要有毅力,“铁杵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