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每件事,总是听到别人对我们说或者自己对自己说: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不要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等等这些忠告。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做这些事呢?如果,我们做了,又将会怎样呢?这就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话题,即良知。那么,何谓良知呢?朱熹认为:“人做不是底事,人则不安。此是良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做了违背我们心的事,做了不对的事,我们就会感到内心的不安和愧疚,这就说明我们有良知。在我看来,良知是一个变化的概念,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例如,在以前,女子未婚怀孕就会被活活烧死,在那个时候,由于世俗是那样,所以,人们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良知也就不会受到谴责。然而,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一问题,那么,我想,就应该是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