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仁 儒家仁学主张仁道主义,儒家仁学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仁是伦理等级制的礼的感情化表达与导引。仁从人二,以二人(多人、血缘、关系)定义个体的人,人(只能具体体现为个人)的意义旁移于他人,个体的意义消解于群体,人的主体性不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本位而非个体本位,它的准确命名应是以儒学为基础的仁道思想或仁道主义,而不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以个人或个体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孔子在春秋时大讲“仁”,是以春秋时天子权威崩溃而天下无序且各自“放于利”为思想精神之背景的,有点象在“无政府主义”的世事背景下讲“仁”和“礼”(仁本礼用,仁质礼文)。因而,他不可能有明显的自由主义之思想学说(那个时代就是自由主义啊——相对于神权),但他的思想学说,却是在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生活中提出来的。 仁道即是遵循:“王道本乎人情 。”这一理念,更加侧重于对个人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