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义,盖源于人的至诚和其志的道德规范。然而,许多人却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
是所有的人都能至诚地遵循这一道德规范。这就需要我们明示和认识忠孝仁义的本质特性,
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忠”字的下面是“心”,“孝”字的结构是“子”承“老”下。可见,忠孝本身就是一
种至诚至善、无怨无悔的感情。“情至深处无怨尤”,无论是精忠报国之情,还是孝敬父母
之情,乃至师生友人之情,都应该是无私无假、至诚无悔的。
“情谊”无价。只要是“情”,情的感染,情的引发,情的驱使,都应是由衷而发,不可
玷污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任何事物,
只要寄托和融于人的感情,便会使之无心而诚,无怀而情。正因如此,忠孝作为一种淳朴浑
厚而无条件可支的感情,才被那些过分伶俐聪明的人视为“愚忠”、“愚孝”,也才使那些
聪明至极的人所不能做得到。
因为,“伶俐人”于心计为上,感情像是他们手中任意揉作的面团,并把一已私利浸透于
感情之中,使感情发霉变味。因此,在他们看来,世间本来无忠孝,有之则愚,行之则假。
这类人是不忠不孝的不肖子孙,也是终不能得到后代子孙忠孝的孤家寡人。
“仁”字是人的“忠贞不二”,“义”是“我”的高点超越。可见,“仁义”是人真诚无
私的高尚情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假仁”、“假义”的人。他们面目和善,内心
歹毒;所言至诚,所行狡诈。他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们假“仁义”之美名,
是为了骗取他人的信任和尊敬,更利于行阴险狡诈之实。
正如“愈是珍品,屡有盗者”一样,正说明“仁义”之崇高,“仁义”之可贵。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的英雄壮举。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告子上》)
可见,仁义比生命更宝贵。《淮南子·缪称训》中言: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这就进一步说明,仁义是治国立身之本。国家兴盛了,
可据仁义而立身;国家危亡了,则可据仁义而治国。
当今,人们呼唤真诚、正义、文明,期待着繁荣昌盛,政通人和。其中包含着对假仁假义
“奸恶人”的无情鞭挞,也赋予了新一代“仁人志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