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孔子说:“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孔子说:“我不曾见过喜爱仁善的人,也不曾见过厌恶仁善的人。

爱好仁善的人,至高无上。厌恶不仁善的人,本身就是仁善,因为他不使不仁善沾染于自身。

什么人才是善人,什么人又是恶人?!金庸在书中从没有认真地探讨这个问题,但是答案我们自己心中应该有数。
判断一个人善恶和其人格高低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大节”,另一个是其目的是否建立在造福万民的基础上。

我认为‘善’‘恶’是看能否伤到他人利益来判断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儒家伦理中“以人为本”的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人的存在及其文化创造是儒家的基本关注之点。儒家价值观即展开于与之相涉的一系列关系中。孔子提出了仁道的原则,其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何谓“仁”?孔子的界定是“爱人”(《颜渊》),这可以看作是对“仁”的内涵的最一般的规定。当然,较之于墨子提出的“兼爱”,儒家伦理中的“仁爱”还含着“爱有差等”的主张,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亲亲”而至“泛爱众”同样也是仁道原则的内在逻辑。无论是“爱人”还是“天道远,人道迩。”(郑子产之言)实际上体现的都是一种朴素的人文观念,它首先意味着确认人在天地万物中的至上地位。从这一点上看,仁道原则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实际上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树立了德育为先的意识之后,还必须解决如何定位自己与学生关系的问题。是仅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教育对象,还是把学生当作知、情、意兼备的价值主体,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可以说再中国内战中毛泽东施行仁道的天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