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义利相依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类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曾靖贻

学号:10311002

时间:2011年3月14日

电话:15198886334

卷二,义

六,义利相依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孔子继承了春秋中期晋国大夫丕郑、里克的观点,也认为"义以生利",所不同的是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定,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认识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语·子路》里,孔子在进入卫国时,曾和冉有说过一段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正义与利益,是人共同需要的。古人用利益给予人,但不以功劳自居,所以道义光明……既然没有功利,那么,道义就是无用的空话了。人的一生,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也满足别人的生活需要,就是仁。只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甚至伤害他人的生命,对别人置之不顾,就是不仁。

要有正义,就是有利于他人,如果不谋取利益,就谈不上什么正义。人的立身之道是正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是利益。离开正义,进入利益之中,人就不能立身;离开利益,进入危害之中,人就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遵循正义来谋取利益,倡行正道并且要建功立业。

正义与利益,是人共同需要的。人的一生,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第二种观点,是重利轻义,主要代表是管仲、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第三种观点,是义利并重,主要代表是墨家学派。墨子把爱私利、道德和利益结合起来。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