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过百家争鸣,各种言论观点盛极一时,并最终形成了儒释道法墨等较为成熟的学派,他们的思想也作为经典传承下来供后人汲取营养。可教育似乎越发展越不成器,到了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一时间人人噤若寒蝉,各种新思想就这样被扼杀了。虽说在改革开放提出了解放思想,现在又进行了素质教育改革,可以前保守的习惯已给当代教育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我们必须承认,如今的教育制度是畸形的。
有人对中西方教育进行过比较,说西方的孩子是先玩九年到了大学再学,而中国的孩子是先学九年到了大学再玩。西方孩子在玩的九年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到了大学里就把这些所思所想付诸实践,所以他们有动力,有创造力。而中国的孩子,受够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罪,从高考中解脱出来,到了大学之前的压抑一下爆发,所以这一段最宝贵的时光往往就被荒废了。
这是一件真事,有一名女孩子,在父母顺其自然的教育态度和她自己兴趣至上的学习态度支配下,似乎很不用功,也没有上任何课外班,但喜欢读书和探究新知,课内成绩长期不佳,但最后奇迹般地在应试方面也后来居上,并且考入了北大中文系。看闲书,读简本英文小说,看动漫,画画,有时写点东西,看看《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高二时迷上了相对论,高三快结束时开始看哲学……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闲书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屹立不倒”总是第一,英文小说无意中也给了我的英语一个同语文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是她的原话她快乐的战胜了应试教育。
失败的教育制度下习得的知识往往是急功近利的,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是“器”、“技”、“艺”的教育而非“道”的教育,是“谋食”的教育而非“谋道”的教育。再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课本知识机械的记忆,而不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大多数孩子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发出读书无用的感慨。
我希望一种顺应人的天性的教育制度发展起来,但这势必是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希望幸存者能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