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我对孝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得深刻。

我从中学开始离家求学的,至今也七八年了,很久以来因为离家,我回家的机会就很少。但自己有些事做的很好。就是和家里通的电话很多,虽然没有什么事情是要向他们汇报的,但是和爸爸妈妈聊的时间很长了,同学很不解。说你的电话费能受得了吗,我只是笑笑。电话费真的很多,但我给同学的解释是,向爸妈问个好、报个自己的平安,用那个电话费来换是值得的。我们平常注意身体,不要生啥病、不要乱花钱,那也就有了。当然,电话是电话,自然不能代表全部的交流,我还有写家书的习惯,一直从中学延续至今,我自认为很不错的。所以,同学问我我最擅长的写作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家书”。我现在给不了爸妈很多物质的东西,只好多给他们一些精神的慰藉。因为离家的缘故,也因为农村的原因,就懂事得早。给我很大启发的是,孔子语录里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想想自己,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和机会那么的少,也是很伤感的事了。自己就多和他们联系沟通,听听声音也是好的,让爸妈和我之间的距离感少一些。

中学时候,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面有太多的感伤和遗憾,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儿子的不幸在妈妈那里是要加倍的……可是母亲已经不在……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们不能忽视父母的感受,对他们的尊敬和孝顺要及时,更要表达。时间的有限,我们不能托不能留遗憾,古语教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的父母对爷爷就留下过遗憾,爸爸经常提起,给我很大的感受。爸爸总是拿着爷爷的遗物,说是安慰和告慰,在书里我读过一个词“手择犹存”,似乎很好的解释吧!为此,我默默告诉自己说:可别让爸爸再留啥遗憾了啊。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