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东平 学号:10311003 时间:2011年3月14日 电话:15198886443 | 卷四:智 一、求实精神 “实践”概念的界定,对这一概念作了历史回溯与科学分析。在肯定“实践”的基础意义与“实践哲学”的时代趋向的同时,要求人们研究和把握实践的思想性、目的性、文化性。古代思想家关于“实践”的观念,基本上包含在“行”这个词的意义之中。人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人自身的活动和作用于外界事物的活动。人使客体事物做自身运动、运转或发生对其他事物的作用。由于“行”就是“实践”,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就是“行”与“知”的关系。 实践作为一个当代哲学概念,它的意义范围被确定在专指人的一种活动类型,即这种活动总是同人作为自然物质的机体运动联系着,总是同作为活动质料和活动对象的物质世界联系着,因此它是“可观察的”,是“实在的”; 实践作为这样一个当代哲学概念,一般来说,它总是同“理论”概念互相对待着,又互相统一着。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理论中,二者的“相结合”,以及二者在反复地、无休止地相互涉指和相互转换中,促进着人的思想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成为我们对实践、也对理论进行理解的基本思维模式; 在上述两点为大家所公认的结论之中,实践已经被划定了界限:如果说人的生存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实践”和“观念”两大部分的话,那么,人类的哲学也就相应地被划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应该研究人的“可观察的实在的活动”为其理论目的;而与其相对的“理论哲学”则应该以研究人的“观念活动”为其理论目的。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类哲学; 可见,在人们一般地忽视“实践”而一味地沉溺于理论和观念的时候,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应该是哲学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但是,决不应该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从人类的思想整体来说,也从人类思想的绵长历史来说,哲学如果对实践作出脱离“实践一理论关系模式”的强调,它就同以前已经有过的对理论、观念的意义所作的过头强调一样,是片面的。所以,无论是“实践哲学”还是“观念哲学”,都只是人类实念佛也需要铁人的精神,那就是舍生忘我的奉献精神,不讲究舒服享受高官厚实禄,不贪图富贵名利,不怕苦累脏臭,不畏艰难困苦一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为了众生的情怀,这种行为,也正好应证了佛说的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公而忘私,哪怕是平凡的事情,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慈悲之心.,有志不在年高,有心不在誓言,亲身实践奉献,何求佛法不成?可惜现在的人都只是嘴巴功夫,以为谈经论道机锋就是修行,总是期望自己可以一朝顿悟成佛,不用付出任何的辛劳汗水,不看佛经不明白佛说的真实含义,不修行楞严妄想得见佛性,以为自己开悟了见性可以得到解脱,事实上不过是天方夜谭. 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