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东平

学号:10311003

时间:2011314

电话:15198886443

卷一:仁

四:人的价值

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德国人说的,他说如果他们失去十个顶级科学家,十个顶级艺术家,十个顶级政治家,十个顶级经济学家,十个顶级哲学家,那麽,德国将陷入瘫痪的状态中,没有任何活力,这使我很惊讶,才失去区区50个人,就能使人口庞大,经济发达,文化丰富的德意志陷入那样停顿甚至萧条的境地。

不过反过来想一想,我们都说是毛泽东拯救了红军,是***拯救了中国,这不正说明精华是影响的重要因素嘛。在文化中,仁正是这种精华,正是支撑一种文化的顶梁柱。

仁孝是孔子的重要的思想,仁和孝在孔子那里不仅使人的外在行为,更是个体的感悟,仅仅是外在行为所体现的仁和孝那只能称之为外在的礼(节),是形式,而不是内涵。真正的孝是自己用真心去体悟内心的不安,是对自己父母的爱。仁则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内心的仁孝才是真正的礼。这样的仁才是孔子所追求的。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孔子以为道德的第一原则,认为具有最高的价值。他说:好仁者,无以尚之。”(6)仁是最高的,没有比仁更高的了。孔子区别了安仁利仁,他说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7)“安仁即安于仁而实行仁,即为行仁而行仁; 即认为行仁有利而实行仁。安仁即认为仁不是追求某种利益的手段,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孔子将道德的要求与物质生活的要求区别开来,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8)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9)饱食安居都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孔子则认为道德的价值远在这些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生活的价值之上。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这就是仁所给我们的力量……仁给我们的教诲……

。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这是仁的终极价值。

就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中庸的道德智慧是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要求人能做到内外一致,身心和谐。
中庸之德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庸之道上达与天,下至于地。它发端于浅显的知识,推究到事物的深奥精妙之处,昭然于天地万物之间。宋儒二程将中庸之德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将中庸之德看作超越自然万物的永恒理性和道德本体。中正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则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行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由此,中庸被赋予了终极意义,中庸之德所彰显的人生境界被提扬到天人合一的至圣道德境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