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波

学号:1031102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3648877255

卷十:和                                          

一、    天人合一

儒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儒家思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宋代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了“天人台一,”四个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七》中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孟子提出“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禁止用过于细密的鱼网捕鱼,则大鱼捕,小鱼留,鱼鳖资源也就源源不断,永不枯竭;要“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是说到山林里砍柴要适时,秋冬草术零落可以砍伐,春夏草木生长时不宜砍伐,这样伐得当,则树木茂盛,取用不尽。把这句话演绎一下,可以认为这同今天反对滥捕滥猎,在保护自然上是一致的,是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史书上记载的“网开三面”、“里革断罟”等典故也体现了古人善待自然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就会对人们进行报复。”这说明自然界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人类没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所以我们要根据“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来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道德伦理价值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有意识地去追求人天和谐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片相处,这是儒家“和”文化中所真正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今天。我们讲“天人合一”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的,而非简单的历史回归。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人的因素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让人与自然互动互利。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波

学号:1031102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3648877255

卷十:和                                          

一、      社会和谐

儒家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贵和持中,和谐中庸,避免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为此提出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应遵守的价值原则。首先是“贵和”。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认为人和与否是胜负的决定因素。中国人把“贵和”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其次,“仁爱”。孟子讲“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孔子讲:“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它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这种超阶级的仁爱观在阶级社会里是不现实的,常被统治者用来缓解阶级矛盾,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风气不断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感情淡漠就更应该讲仁爱,改良社会风气、增进和谐氛围。儒家思想中也包含“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的价值取向,把普天之下的和谐友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恕道。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行忠恕之道,就是要推已及人,由已心推知人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许多社会矛盾就不会发生,即使有了矛盾也会很快的解决。第四,宽厚。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方面要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不刻薄,能容人。《坤彖传》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宏光大。品物咸亨”;“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第五。礼让。这里的“礼”既是指人们行为的规范、法则、仪式,又指札貌、礼节、礼仪等,“让”是指不争,儒家认为只有以礼待人,才能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孟子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一系列社会秩序作保证,而较强的社会凝聚力,对于维持各种社会关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儒家这种重群体,重情谊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理念对克服现代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恢复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出现,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化,若能科学合理吸收和有取舍地对待儒家文化中“和”的规范关系就能很好地整合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就会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而且能使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风尚更加和谐,社会风气更加文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