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耀齐

学号:10311022

时间:2011314

电话;15087186819

仁与爱

    现在,大家都喜欢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核心是什么?“仁”!当代人喜欢西方的“爱”,然而,这伟大的理念很快就变味了——“爱你一回!”这还是真正的爱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

比方:对日本俘虏,对敌人,我们会善待,这是“仁”,不是“爱”,我不可能去爱他们的。对丑恶而有毒的科摩多巨蜴,我怎么也爱不了,可是,我会容忍它的存在,不让它灭绝,这也是“仁人之心”。   

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

真正的仁,是不会变的,而爱,常常会变的。时过境迁,可能就变了。司马相如爱过卓文君,此时此地的爱是真的。若干年后,这轻狂才子又爱上了更年轻漂亮的女孩,早年的爱变了!“爱你一回”,比这更短暂,实质是玩玩而已。

我爱威猛的老虎,可是后来老虎咬了我的亲人,我变得看见老虎就恨、就怕,再也爱不起来了。但是,我理解老虎的本性,我不会杀死它,我仍然善待它,容忍它存在、繁殖,这是仁。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耀齐

学号:10311022

时间:2011311

电话;15087186819

卷一                                                  

一、仁

仁与爱

儒家和墨家在构建其道德哲学思想体系时,都把爱作为逻辑起点。儒家思想中的爱是仁爱,即一种由亲及疏、由近及远辐射开去的爱;墨子思想中的爱是兼爱,即一种不分亲疏远近的相互之爱。墨家后起于儒家,对儒家思想展开了批判,明确地提出兼以易别”,即用人人平等的兼爱思想来取代。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都肯定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但儒墨两家学说也有区别。孔子的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爱。墨子则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强调爱无差别等级,主张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而且,我认为,儒家的“仁爱”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有阶级性的,不平等的,墨家的“兼爱”才是真正的平等的爱。
“仁爱”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也是当代社会很缺少的一种精神,虽然是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我们心里必须拥有这样的思想,做人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发挥个人最大的价值.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淮南子·修务训》:“ 尧 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我 西王母 使者,使 蓬莱 ,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盖虽天心仁爱,欲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 瞿秋白 《乱弹·红萝卜》:“对于这种寄生虫的攻击,暴露,讥刺……只嫌太温和了,太仁爱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