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耀齐 学号:10311022 时间:2011年3月11日 电话;15087186819 | 卷一 一、仁 仁与爱 儒家和墨家在构建其道德哲学思想体系时,都把爱作为逻辑起点。儒家思想中的爱是仁爱,即一种由亲及疏、由近及远辐射开去的爱;墨子思想中的爱是兼爱,即一种不分亲疏远近的相互之爱。墨家后起于儒家,对儒家思想展开了批判,明确地提出“兼以易别”,即用人人平等的兼爱思想来取代。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都肯定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但儒墨两家学说也有区别。孔子的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爱。墨子则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强调爱无差别等级,主张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而且,我认为,儒家的“仁爱”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有阶级性的,不平等的,墨家的“兼爱”才是真正的平等的爱。 “仁爱”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也是当代社会很缺少的一种精神,虽然是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我们心里必须拥有这样的思想,做人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发挥个人最大的价值.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淮南子·修务训》:“ 尧 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我 西王母 使者,使 蓬莱 ,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盖虽天心仁爱,欲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 瞿秋白 《乱弹·红萝卜》:“对于这种寄生虫的攻击,暴露,讥刺……只嫌太温和了,太仁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