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利靥 学号:10311043 时间:2011年5月29日 电话:13529299757 | 卷三:礼 一、礼的精神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终其孔子一生,是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认为,当时社会的动荡,就是因为“礼崩乐坏”引起的,只有恢复周礼,才能实现完美的政治统治。礼,是发自内心的道德的体现。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其礼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举止。可以是一个默默的微笑,也会是也一句贴心的问候;可以是一件保暖的棉袄,也可能是一滴解渴的清泉。但是,礼,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形式性的问候。有道德的人,礼待他人自然得体,彬彬有礼。对人有礼貌的人,即便没有任何言语,也深知对方的礼之所至。出门时的习惯性的叮咛,回家时习惯性的慰问,遇到熟人时习惯性的招呼,见到老师时习惯性的问好,都是礼的体现。不是强迫的动作,也不是硬压的回应,礼,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的条件反射。 在现代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学习礼仪,以使得自身的行为合符社会要求。但是礼仪的作用不是应付他人,为社会应酬的,这只是现代人对它的曲解。学礼,首先要学会用一颗仁爱的心去面对一切,让自己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带有任何功利的。然后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要恭敬,谦逊。因此,我们学习礼仪要从其根本入手,要先学习其精神,不能就只是做做形式。礼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一个基本要素。人生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就要去追求,如果没有礼制,就没有敬畏意识,无所约束,无所畏惧,就一定会发生斗争,其结果就是大家都各自为政,谁也没有出路。要避免这一局面,就必须用制度和规范把大家约束起来,使每一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上生活,得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所有,古人把礼与义、廉、耻合称为治理国家、稳定社会的“四维”,而将礼列在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