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王根凯

学号:10311031

时间:2011322

电话:15912182537

卷一                          

三、仁与爱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爱从受从心从夊,受即接受,夊即脚即行走表示付出,心的接受与付出就是爱。夊是常见的脚部件,常见於「夏处伟」等字。正如一个国君,要时时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的臣民,多从百姓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才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如果一味的剥削、压榨百姓,没有仁爱的胸怀,那么这个国家是迟早要灭亡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