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智 十.学习之道 教育人一定要依据人的特性,治理水必须根据水流的态势。意思就是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育人是很困难的,一定要挖掘人的潜能才不会耽误人。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个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就不会有被遗弃的人。不管作为哪一种人,都要懂得学习之道,广博学又能志向专一,向别人请教又勤于思考。那么就会成功,明亮的镜子是用来照见形体的,过去的往事是用来了解现在的,多读几遍书道理就会明白了,所谓学习知之道还要掌握方法。 天下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所能完全知道的,也不是一个人所能独自搞成的,一定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有希望做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有虚心接受,聪明好学,不把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做耻辱。善于学习的人,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不能虚心谦让,仔细品味圣贤所说的话来选求他们的本意,而是自己的意见强行放置于其中,所以不免有穿凿附会,支离破碎的弊端。如果不获得前面的知识,就不能去寻求后面的知识;不理解这个问题,就不能理解另外的问题。看书首先必须熟读,使书中的意思都好像是出于自己的心中,这样就可以说有收获了。读书只有牢记在心,才能都有效果。 读书之道还讲究的就是重在心悟,今天研究读书的人也不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把优良传统继承下去,读书读书必须是心中领会。心中明白了,书中的含义自然融会贯通。如果心中不理解,只去解释书上的文义,就会产生歧视。古人的言论,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因此说得十分亲切。流传到后世,还能符合人情,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如何会得到他那么多的良苦用心之处?学习之道还有注重尊师重道,老师必须讲道理,行正义,然后才能得到尊敬。老师是传授道理,知识的,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都是要通过学习来争强自己的道德伦理。每一位批评过我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学问是不分大小的,有才能的人才会被尊重,我们知道在今天的社会下,如果你没有知识,你就会被踩在脚下,被社会所淘汰,要想赢得别人的尊敬,首先要丰厚自己的知识,学习之道,我们要认真领悟,上天是不会辜负苦心学习的人的,做学问或办事切忌功进利,就是要好好学习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