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卢燕

学号:10311042

时间:2011425

电话:13629656344

                仁与爱

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大爱在孔子的眼中是向仁*近的方法。而仁的最高目的,每一个儒者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仁政中享受清明的政治带来的安逸幸福如尧舜之世的生活。由大爱习得仁再用仁来爱世人。

然而,在爱与仁的循环相生之中,时时发生错节。像是《天龙八部》里头的段延庆,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在得知段誉是自己的孩子以后选择收手。再怎么说,段延庆算不上有仁,在世人的眼光里,他离仁甚远。但怎么说他没爱,他收手就是因为爱。还有叶二娘,做绝坏事却还是为爱而死。还有李莫愁,裘千尺等等等等。

爱和仁又是怎样的关系?没有因果,没有必然,有仁有爱可以相辅相成,而没有了仁依旧难以泯灭爱。

而儒家追求的便是爱与仁相辅ersonName ProductID="相成的" w:st="on">相成的ersonName>君子品行。

仁爱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它能影响别人,也能影响自己。它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让别人受益,也会让自己有收获。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是非恩怨都分明,所以能够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

仁爱是统一体,爱是具体表现。爱有大爱,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是大爱。要作到大爱有难度,爱自己,爱他人,是小爱,可要做到小爱也是有难度。有的人表面爱他人,可是内心不是真正的爱。要作到真正内心上的去爱,才是有仁爱之心。

认识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建立在仁的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式的真正的伦理之爱。仁作为爱的根基,存在于爱显现之前。有此根基,爱才有不竭之源泉,像江河一样源远流长。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则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以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