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学院FONT face=宋体>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朦
学号:10311034
时间;2011年3月14日
电话:13888978324
卷一、仁
七、仁智统一
儒家思想中,仁爱只是仁的含义,而不是全部。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仁爱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标准之一。但仁爱是要用智慧的,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在实施仁爱时要注意个度,恰倒好处就行,反之将起反作用,我们提倡仁爱,我们更要用现代人的智慧把仁爱以最高贵的姿态、最适合的方式散播人间,以青春之我仁爱创造青春之世界仁爱!
卷一
一、仁
当代社会在倡导科学精神之时,出现了一个错误的倾向,即贬低人文精神。在儒家这里,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并重,仁智统一。《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孟子·离娄》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以“仁”为核心精神、人文精神同理性认识、科学精神统一起来。仁与智是相互依存的,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人”。(《论语·里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智行事,能做出有利于人道的事情,同时也能看到人道的价值。孔子又说:“未知,焉得仁。”将智作为践行仁道的重要条件。当然,孔子在这里所讲的智,主要是指道德理性认识,但同时也具有认识客观规律的含义。中国古代有“医儒同道”的说法,中医是科学和理论合一的科学,充分体现了仁智相统一的思想。宋代著名大儒范仲淹自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中国古代就有“仁心仁术”的说法。最能体现仁智相统一的思想的理论是内圣外王的理论。内圣是以“仁”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性,而外王则是以生命个体对外产生积极的作用,产生利国利民的成果。在现代社会,科学与民主,都首先必须植根于人的质量之上,在人的善良动机之下去运用,才有正确的方向。同样,内在的道德质量如果不借助科学民主外向发生作用,就不可能产生经世济用的效果,就会流于玄与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