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29

姓名:王远梅

电话:13529325756

日期:2011-3-25

卷三、礼

一、礼的精神

   老子所反对的是礼的形式,而不是礼的内容。他重视“质真若渝” 的礼之质,拒斥生活中的种种装饰、种种疯狂。他对“因名而知止”的交往理性的强调,对“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礼学精神的阐发,都表明了他的思想与礼学之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在孔子那里,礼不再仅仅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东西,而有了更普遍的意义:礼这种外在形式的合理与否、正确与否是由仁的时代内容决定的;不同的时代,仁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因此,礼的形式和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一个被礼——无论是以扭曲的形态还是常态浸润的时代,老子同样摆脱不了礼对他的影响,只是他对礼的思考,已没有为礼之文所局限,而是直指礼之质。因此,今人陈鼓应先生认为,所谓“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并非对礼的否定,而是对那个时代的动乱发出沉痛的呼唤,反映在周文凋敝的历史背景下,如何重建社会人伦,这是对一个时代的重大课题进行的深刻反省。礼本来的意思就是社会的制度、社会的生活制度,它通过这样一种制度,试图把人的个人生活……请注意,这里很有意思,我们人至少在进入群体的生活,也就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层面,每一个人都是奉行礼,按照礼的制度的要求去做,遵循礼的秩序规范、行为规范,这样在社会的整体上面,通过现象所呈现给我们的整体,就会非常有秩序了。每个人都处于这样一个公共体当中,每一个人都按照这个公共体所要求给个体的样子去生活,社会整个共同体就会显得非常有秩序,这就叫做政治。礼不仅仅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公共规范,同时也是社会在政治意义层面所要实现出来的最终结果,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礼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门票,没有这个礼你进不了社会的公共生活,如果进不了社会的公共生活,你就没有办法实现你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社会存在价值。人的社会存在价值是只有在人群当中才能够实现的,脱离了人群,没有办法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面,不仅仅是孔夫子,儒家历代以来,任何一个坚持基本儒家思想原理的学者,对于仁和礼都是极其坚持,没有异议的。“义”即是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