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仁的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爱是中华民簇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簇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簇品格。而且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而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的爱。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29

姓名:王远梅

电话:13529325756

日期:2011-3-11

卷一、仁

(三)、仁与爱

仁的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爱是中华民簇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簇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簇品格。而且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而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的爱。

现在,大家都喜欢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核心是什么?“仁”!当代人喜欢西方的“爱”,然而,这伟大的理念很快就变味了——“爱你一回!”这还是真正的爱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

比方:对日本俘虏,对敌人,我们会善待,这是“仁”,不是“爱”,我不可能去爱他们的。对丑恶而有毒的科摩多巨蜴,我怎么也爱不了,可是,我会容忍它的存在,不让它灭绝,这也是“仁人之心”  

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

真正的仁,是不会变的,而爱,常常会变的。时过境迁,可能就变了。司马相如爱过卓文君,此时此地的爱是真的。若干年后,这轻狂才子又爱上了更年轻漂亮的女孩,早年的爱变了!“爱你一回”,比这更短暂,实质是玩玩而已。

我爱威猛的老虎,可是后来老虎咬了我的亲人,我变得看见老虎就恨、就怕,再也爱不起来了。但是,我理解老虎的本性,我不会杀死它,我仍然善待它,容忍它存在、繁殖,这是仁。

儒家的内核是仁,基督教的内核是爱。

仁与爱都是博大的感情,仁与爱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爱才能长久,才会稳定,是一种成熟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敬爱自己的家人才能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那你怎么指望他爱别人呢,在与人相处中我们要以仁爱的心对待别人,这样我们也会获得别人的爱,这样良性的循环社会会越来越充满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