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FONT>黄杰

学号:10311036

时间:2011321

电话:15096669415

我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的精神主要是尊重他人。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因为要想得到比人的尊重首先必须自己尊重他人,我们先辈伟人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成为一个知礼讲礼的公民。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黄杰



学号:10311036



时间:2011317



电话:15096669415








   卷三:礼
一 :礼的精神

敬者,礼之本也。尊敬,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与人在交往时必须相互尊敬,父母长辈如此,老师同学如此,上司同事如此,就连陌生人之间也须如此。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这是交往的必备要素。我们应当遵守,并予以发扬光大。礼是一种习惯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时,礼被人们误解成了应酬才有的模型。殊不知,礼,是一种习惯。



礼,是发自内心的道德的体现。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其礼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举止。可以是一个默默的微笑,也会是也一句贴心的问候;可以是一件保暖的棉袄,也可能是一滴解渴的清泉。但是,礼,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形式性的问候。



有道德的人,礼待他人自然得体,彬彬有礼。对人有礼貌的人,即便没有任何言语,也深知对方的礼之所至。出门时的习惯性的叮咛,回家时习惯性的慰问,遇到熟人时习惯性的招呼,见到老师时习惯性的问好,都是礼的体现。不是强迫的动作,也不是硬压的回应,礼,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的条件反射。



礼,不讲究场合,越是讲礼的人,越懂得礼的时间和场合。并不是他们拘礼,而是他们知道,礼贵在自然。润物细无声的礼贤下士,是最真诚和感人的。现在我们所处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小环境了,而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里是不主张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必须要通过不断的交往来建立彼此良好的关系的,而这种交往应该是友好的,带有性色彩的,所以有了礼尚往来之说。但是此礼尚往来,并非彼礼尚往来 ,说的是在与对方沟通交流的时候,应该具备的一种道德,一种素质,不是通过物质或金钱来交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4 10:15:0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