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将忧乐问题看得很深,因为,人生的乐与忧问题成为了一面镜子,使每个人的内在人生观、
幸福观和生死观得以呈现出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
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