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在我国各地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案时,而家长们仍在漠视一种自古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人礼。不少人们只以中学毕业为一种标准,来标明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就业可以订婚娶嫁,允许其以烟酒进行社交活动等等。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倡行必要的礼仪,提倡各地组织年满18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我国各地的中学已经开始举行了各种各样的中学生成人仪式的教育活动。然而我国的许多家庭,却早已忘记了发挥一个小社会的教育功能——家教中的成人仪式。
  我们教育青年为人民服务要从我做起,爱国也要从爱家开始。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成人礼,也叫成丁礼,指男女孩童到了一定的年龄,便需要进行的一种必要的教育形式。我国古代时有男子二十岁时的加冠取字,女子大约十六岁时加笄(ji)”的成人仪式。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如傣族、瑶族、彝族等等都保留有此习俗,在汉族地区已经不多见了。
  现在的许多家庭只关心孩子如何搞好学习,很少发挥家庭的社会教育功能,很少注意孩子的社群意识、社会责任观念乃至法制意识的培养与教育。而这点要求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世界各地民族都有成人礼仪的习俗,其社会机能是把社会活动成员之权利和义务赋与成童,即是说他()可以组建家庭,参加战斗或劳动,并且奉持全部部落或集团赖以维持的风俗和价值观念。
  搞成人仪,不必十分复杂。远古时期的成人仪式常常为简单的仪式,如一次舞蹈聚会、一次宴会、一度游行等,有时也会伴随一些附庸的礼式,只是后来才逐步复杂起来。在当今,我们不妨举办一次家宴或者一次扫墓之类的活动,由主要家长主持仪式:告知孩子本家(族)史、家(族)规、优良的传统,也包括如何交男(女)朋友,以及孩子以后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权利,并且,赠予其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
  通过搞成人礼,能够教育孩子以成人的眼光和态度去主动参加社交,既要自食其力,又要主动关心别人;既要自觉遵守社会法律,又要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搞成人礼,使孩子从爱家关心家开始及至爱国爱社会主义。我们呼吁,家长们要重视搞成人礼,进一步完善家教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道德修养,对个人而言体现的是人格,对国家而言体现的是信念,对民族而言体现的是精神;同样的,礼仪,对个人而言体现的是气质,对国家而言体现的是形象,对民族而言体现的是素质。中国传统中优秀旧礼的道德精神,在当代中国仍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可以发挥于现代的社会功能。我认为,能够发挥正面功能和作用的礼的价值在于p>

①、“礼”与个人修养

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进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一直是中国士人终生追求的目标,亦是知识分子立身求存的根本。传统儒家法的《大学》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以“修身”为本,以“平天下”为归宿。“修身”之所以为本,是因为在八目中起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在八目的先后联系中,修身是一个关结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就是修身,离开了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失去了意义;而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此三纲八目的大学之道,是有系统的道德主体的自觉,其核心便是修身。修身这一内外结合的特点,已非纯粹意念及活动的内省,而是有着外在的表现。故《中庸》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依礼生活,既可以修身成德,亦可敦亲睦邻。故孔子对门人颜回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便是指点修身工夫,使身体活动(视、听、言、动)合乎礼。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前者是感性欲求,后者是理性节制。因此传统社会中所表现的诚心、笃实、勤劳、节俭、廉洁、宽厚等品行,可以说均是由礼教陶养而成的。可见,懂“礼”可以提升人的修养。

②、“礼”与家庭伦理

传统中国,是家庭、家族而宗族的民族国家,而家庭、家族的和睦和稳定关涉着整个社会的安危。所以,在家、家族中建立和谐的关系至为重要。而“礼”正是维系这种和谐的纽带。《孟子》滕文公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礼记》礼运篇且云:“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十义。”又如《省心录》说:“君容而训,弟恭而劳,夫和睦而庄,妇守正而顺,人伦之道而尽矣。”这些都是在家庭中应该讲求的礼。遵守了这些家庭伦理,也就维系了家庭的和谐。

③“礼”与社会公德

在中国传统的礼数中,群体利益至高无上,而个人地位则显得微不足道。这也许和中国是以家庭、宗族为本位的社会有关。家庭(族)的任何成员均须以整体利益为重。为了整体,甚至可以牺牲一己利益,即所谓“克己奉公”,即克制自己的欲望,全心全意为公,这实际系先公后私。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人天下为公的胸怀。众所周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德。如果社会的多数人都具有这种社会公德,就会舍己从公、见义勇为、崇信尚义、敬业乐群,这对救济当前社会的功利之弊与促进社会的和谐将大有裨益。这些社会公德皆属于“礼”的范畴。因为社会公德要靠“礼”来体现。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丰盛,生活讲求享受。但每天打开报纸,抢劫、偷盗、欺诈、勒索、绑架、杀人、放火、天灾人祸等社会新闻依旧无所不有,特别是青少年的犯罪率之高,实在令人吃惊。大家都说社会生病了,却久久不能提出有效的医治良方。回顾数千年的历史,似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乱象。不禁令人想起《礼记经解》里的一句话“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想想,正是因为那些旧礼所培养形成的忠恕诚信、温柔敦厚、勤俭耐劳、诚恳实在、孝悌慈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善良淳朴的公德在而今已荡然无存的原因。

    “和气生财”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理想。生财,则需和。和,则需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公德,人人才能“生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