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即个人的身体既属于自己又属于父母,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不孝,所以,尽孝始于惜身;只有修身养性、替天行道,方能功成名就、彰显父母,所以,尽孝终于扬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说扬名是为了尽孝,但如果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誉则适得其反,变成不孝。在尽孝的过程中,既有遵循父母意愿、存心养志的孝道,又有使父母身体舒适健康、让他们饮食可口饭菜的孝道。孔子的弟子曾子(名参)是有名的孝子,他在奉养其父曾皙时,每当其父吃完酒肉时,曾子总要问多余的给谁,这是尊重父母的意愿。曾子的儿子曾元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其父吃完酒肉时从不问多余的给谁,这是为了让父亲多吃一顿。上面的例子说明曾子的孝道是养志,即尊重父母意愿、侍奉老人的孝道;而曾元的孝道是养体,即让父母口有美味、身体舒适的孝道。与曾元的养体之孝相比,人们更称颂曾子的养志之孝。
古人云:“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内则》)父母在世时自不待言,即便父母去世后,如果子女欲做好事时就想到认识父母的人提起父母时就会称赞说这是某某的孩子做的好事,那么,他就会果断地去做好事;如果子女欲做坏事时就想到认识父母的人提起父母时就会羞辱说这是某某的孩子做的坏事,那么,他就会果断地停止做坏事。由此看来,孝道不仅仅是父母在世时的善行,父母去世后子女的善行、好事、伟业也都是孝道的反映。另外,由于恶行、丑事、坏事都是不孝之举,所以,人的一生中的所作所为都与孝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