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仁”始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本人终其一生持守的人格修养原则,正可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作为一种人格塑造,那些服膺为己之学的人,他们发自内在的改善世界的信守将会驱使他们将现状作为精神之旅的出发点,从而创造出各种内在的资源,并依凭独立的道德力量来参与社会和政治。反之,则会被全然外在于内在资源和个人价值感的权力与财富所限定。可见,学是为了自我实现,这样的自我是一个关涉于不断转化的开放系统,它决非一个静态结构,修身就成了一种目的而非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孔子《论语》道:“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可见,孔子“为仁”的关键还是落在了“为己”这一基点上。

这个“己”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心点,而不是一个孤立绝缘的个体。从这中心点来讲人的尊严,从关系网络来讲人的社会性、人的感通性、沟通性。这要从我们心中最根本最有价值的一些感情来体现,比如恻隐之情、羞辱之情、是非之情、辞让之情。这种推己及人的儒家最高理想,便是天人合一。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