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一部分,见贤思齐,“看到贤能的人要想办法看齐他”,也就是尽力去向他学习,达到他那一个素质、知识水平。然而,现实上人们往往是进了“见贤能,而生嫉妒”。也就是嫉贤妒能。
历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奸相李林甫,历史上给他最大的特点评价,就是“嫉贤妒能”。李林甫这一特点,使当时的政治人才大量流失,也直接导致了唐玄宗时期盛极而衰。同时也使李林甫自己遗臭万年。
那么嫉贤妒能的缺点体现在哪里?第一,他是“见贤思齐”的最大阻力。如果看到了贤能,你能够第一时间消除嫉妒,那么你要想一个人学习,是很容易的。
所以,要能够做到见贤思齐,他的关键点,就在于先消除嫉妒。那么之后就很好办了:“他是良师益友,他有真才实学,我要尽快达到他的水平,共同进步”,能够进入这样正面的思想,要顺利学到这个人的优点,就指日可待了。
说完“见贤”会出现的特别情况后,那么下面就说“见不贤”了。
看到制造“不贤”的现象的人,我们会怎样?会骂他?这是不是太想赢他,表现自己的优胜之处?你说冤枉啊,我只不过是愤怒过头罢了。那很好。这就要控制愤怒。不贤,需要的是教育、疏导。这是对他人、社会最大的帮助。
他扔了个麦当劳包装袋,你肯定你没看错,他是干了“不贤”的事情。你想骂,你控制住了愤怒。对,他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骂。教不教育先不说,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扔了可乐罐在不久之前。。。。。
这就是“见不贤,内自省”,它没有提及要对那个“不贤”的人要怎样。当然也不可能建议你骂那个人。。。。它建议大家首先检查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有则改正。优先考虑提升自己。自己都犯同样的问题,还管别人。那就是常说的“只会说别人,不会说自己”了。
它没有提及如果检查完自己没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对别人展开适度教育指导。这说明这后面是可以酌情考虑,比较灵活的。孔子没有对检查完自己之后做提议。教和不教都有其合理性。全盘考虑。要讲求适度。按照经验。不能脱离尊重、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