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
在孔子之前,“仁”并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历史上,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在这句话中,孔子较为系统的解释了,日常生活中,“仁”对人们的要求。“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这里“克己复礼”的主语似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众人。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而具体的践行就应该从视、听、言、动等具体的层面进行。
我认为,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克己复礼,谦让、爱人。那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