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另外,我认为,在现当代我们讲“礼”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发挥出“礼”的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作用: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FONT>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

              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让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曾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我们在看到韩国、日本大力发展从我们中国引入的礼仪文化,听到别人对我们中华民族还是不是礼仪之邦的质疑时,难道不因该好好反思吗?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与原则。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也越和谐、安定,我们会挺起胸膛,自豪的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一直都是礼仪之邦,文明大国!”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