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礼的价值

即使有这样的“圣人”,如周公、孔子,他们最多也不过是做了一些归纳、综合、整理的工作而已。从近现代学者的观点看,一些人在思考礼的起源时就已先验地假设礼必然是先出现于生活的某种领域或某个侧面,例如宗教、饮食等。这种假设可能是受古人从不同视角论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可以看出,古人论礼,多临事取义,各根据礼的某一方面立说。这种执一端而定礼之起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极易导致类似于“盲人摸象”的错误。讨论礼的起源,尤其是时隔千万年以后,预先假定它最先发生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或饮食的分配过程中,这种假定本身就是欠妥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往往是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通常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情形下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隔上两三代人,大家就都不记得它的来历了,过千万年后,人们再试图确定它最初发生在哪个生活领域将会非常困难。就上述近现代学者的观点看,诸种礼之起源说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不足;各种观点看似不同、甚至对立,实则是可以相容、可以互补的。例如,“祭祀说”客观地反映了祭祀活动在上古社会的重要地位,也符合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①和“礼有五经,莫重于祭”②的社会现实,但该说将“礼”字的起源作为“礼”的起源,且用祭祀涵盖包括冠、婚、丧、祭、乡、射、燕、聘等众多古礼的起源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仪礼》所记载的十七礼大都有其久远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据杨宽先生研究,冠礼是由氏族制时期的“成丁礼”变化而来,乡饮酒礼则源于氏族聚落会食的礼仪。“饮食说”、“交往说”与“祭祀说”的不足有类似之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礼仪的价值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毫无疑问,在不同行业都可能获得成功。当然,职业和职位分布的差异,对职场人士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获得职业发展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其核心优势以及建立在这一优势基础上的核心职场竞争力。   商务礼仪对于职场人士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如果你没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它就很可能成为影响你发展和成功的能力短板。


树立形象:你永远无法获得第二个机会,以赢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职场人士需要职业形象,商务交流需要商务形象。很多情况下,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和地位的高低。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直接体现:仪态仪表、穿着服饰、言谈举止以及上述方面的综合。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商务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增强素质:素质体现于细节。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把大事做好,而往往是忽略了细节。细节体现于你工作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于你与他人交往的过程。细节体现在你的服饰打扮、对别人的介绍和称呼;细节体现在你拜访客户、接待朋友的言谈举止;细节体现在你组织会议、举行宴会的座次、菜单安排等等。当一个人把所有这些细节都掌握和注意到时,他又怎会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



    改善沟通:沟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人际沟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基本的礼仪规范。比如,握手、介绍的先后顺序有和意义?如何妥当的称呼别人?怎样和客户交谈才比较得体?社交场合又如何把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商务礼仪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促进发展:现实生活中,那些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对他人尊重、热情而又彬彬有礼的人士总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有人工作能力很强,但缺乏基本的面试礼仪,最终与好工作失之交臂;有人好不容易请来重要客户吃饭,却在餐桌上搞的不欢而散,徒劳无功;有的企业根本不在乎员工的礼仪规范,毫无企业形象而言,又怎能在激烈竞争的商业时代胜出。



    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时间和精力掌握所有的商务礼仪知识。但在这个时代,学习些必要的商务礼仪知识,不让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能力短板,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OP
3#

有礼走遍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有礼也走遍天下。我们所说的这个“礼”应包括两层意思,一礼貌,二礼物。而礼貌又常常表现在说话交谈上,说一个人不礼貌,大多是指这个人说话不礼貌。古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说的就是一句好话会让人冬天感到暖和,一句狠话会让人六月炎夏感到寒冷。职场上很多人际冲突都起源于恶言相向,无理蛮横。
  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办公室的王女士不拘小节,从外面办事回来抓起毕女士桌上的水杯就喝水,毕女士很生气,当着王女士的面把这个杯子丢进垃圾桶,结果两人当场骂将起来,半年冷战不讲话。这件事很难判定孰是孰非,都是无礼惹的祸。但这期我们偏偏要细说的“有礼”是礼物的礼。“送礼”话题极为敏感,但老百姓开门过日子,谁家没个人情往份呢?遥想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说自己“出疆必载质”,这个“质”据专家考证是礼物,就是出门必带礼物。当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各国纷纷关闭驻阿使馆,中国使馆闭馆时雇了两位阿富汗人看门,战争结束后,使馆重新开张,见两位阿富汗看门人忠于职守,使馆未有损失,专门邀请看门人到中国来玩了一趟,这也是礼物,国家尚且有人情往来,可见“礼”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