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为什么非孝是致乱之道呢?即因孝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问题,而是社会性的大事。孝,是道德观念,它的内涵涉及一个人如何正确地待人处世,因之,在具体的表现上,它又是由孝德支配的行为。正由于孝行的主导是社会性的公德与正义,所以否定孝道实际就否定了维系人类群体生活的道德与正义,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准则,当然也就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孝本质是仁、义的综合,孝道是仁,孝行是义。孝就其内容言,就是爱敬父母,爱敬及于他人。一个不爱敬别人的人,是极自私的人,此辈一切为己私利而为,势必损害他人的利益,危及社会,破坏法纪。如此,非孝怎能不致乱呢?亲,就是爱的意思。否定孝,即否定了仁爱。故说“非孝者无亲”。
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所以,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另一个学生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中有这样的对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大意就是不要违背“礼”才为孝。父母活着时要以“礼”供奉他们;去世后,要以“礼”来埋葬和祭祀他们。.
其意就是告诉我们。何为“孝”?就是子女供奉、埋葬、祭祀父母不能违背“礼”才为“孝”。子女孝敬父母以“礼”,那么父母对待子女同样也是以“礼”。如果父母不能遵守“礼”字,子女就不能守“礼”尽“孝”。这是以道德范畴维系着父母与子女和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正如人们常说的“父母慈,子为孝”。 “痴心父母满天下,孝顺儿孙哪儿寻?”我们不是应该留给老人更多的敬爱吗?做儿子的是不是应该多让着点呢?
我们的身体来至于父母,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所赋予的,热爱父母就是热爱自己,尊敬父母就是尊敬自己,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我们做子女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进自己的所能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早晚应关心他们的温暖,每天应该让他们三餐温饱,出门要让他们知道早去早回不让他们担心,问寒问暖要勤。对父母的照顾要发自内心无微不至。